2025年7月以来,广东医科大学198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3700多人在全国各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十年坚守:校领导深入一线暖心嘱托
7月8日至9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和党委常委、副校长佟矿一行走访慰问实践团队。自2016年起,卢景辉连续十年深入“三下乡”一线,即使疫情期间也未间断。卢景辉指出,“三下乡”活动是广东医的靓丽名片,大学生变身“小先生”“小宣讲员”“小画家”,在基层服务中厚植人民情怀。
卢景辉表示,要筑牢安全防线,科学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做好防暑降温措施,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强化使命担当,勉励学生将个人实践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服务基层中彰显青年价值;深化在地实践,赞赏同学们通过墙绘、直播等方式生动呈现当地特色产业和文化,实现专业与地方的有机融合;践行大学使命,发挥医学专业优势,构建校地协同长效机制,让专业知识在服务社会中创造更大价值。
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旗迹志愿服务队通过规范化的国旗护卫教学,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青少年训练。湛江市第十八小学四年级学生彭贞颖用四个关键词概括了她的感受——爽、帅、乐、有成就感。她解释道:“训练时从混乱到整齐划一的步伐让人感觉特别‘爽’;抬头挺胸站军姿时感觉自己特别‘帅’;和小伙伴们一起进步特别‘乐’;最后能做到动作标准时,那种‘我做到了’的自豪感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该支队伍主要由广东医科大学国旗护卫队队员组成,以弘扬爱国主义、传播红色精神为宗旨。并与学校和众多机构共同开展“青春助力百千万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少年升护旗手夏令营活动,多次获得带训学校的肯定和锦旗授予。
做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立足当地特色,创作了系列饱含乡土情怀的墙绘作品。在绘制“长寿家风”和“敬老家风”主题墙绘时,志愿者们不仅用画笔传递孝道文化,更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深化了对传统美德的理解。针对当地村民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志愿者特别创作了“穆桂英御敌图”。墙绘中巧妙融入了地方特色元素:连片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展现了农业产业新貌,跃动的足球图案则呼应了杨柑“足球特色小镇”的发展故事。青春筑梦实践团精心创作了以菠萝为主题的墙绘,生动展现了徐闻作为全国知名菠萝产地的独特魅力。在坡头,易班“医路阳光”志愿服务队的“万里山河 军强国安”的主题墙绘更是精准展现了当地的国防特色。志愿者们通过这一幅幅饱含深情的作品,真正实现了艺术创作与地方特色的完美结合,用画笔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2023级临床医学繁枝新芽服务队队员邹思玲在墙绘中感悟团队协作的温暖:“大热天里村民送来糖水、黄皮,学校老师们送来解暑的西瓜和饮料,队员们轮流下厨,疲惫都被幸福感驱散。”
做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目前,遂溪县户籍中9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6700人。这天遂溪百岁老人慰问体检服务队在为102岁的何玉珍老人进行健康体检、问卷调查及健康咨询服务。这支服务队含“研”量非常高,由李雪萌博士、崔理立研究员和杨宇主任医师指导,采取“医学硕博士领队+本科生实践”的模式,临床医学、生物技术、海洋药学等多专业协同,不仅为老人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更为长寿健康研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一手数据。团队作为“双百行动”专项实践队,与遂溪县团委结对共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日前以“百岁老人血清代谢组和微生物组分析揭示色氨酸相关代谢物对健康长寿的促进作用”为题在国际微生物学领域学术期刊发表了文章。
“微尘心”公益团队在西连镇金土小学开展的性教育课程备受关注。团队创新采用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为乡村儿童普及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孩子们学会了正确认识身体变化、建立健康的人际边界。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有效破解了乡村性教育“羞于启齿”的困境,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筑起保护屏障。
在湛江市第五小学,五年级学生许炜昊兴奋地分享:“形影相伴志愿服务队的哥哥姐姐们为我们排练了急救小剧场,教会我们遇到溺水时要先呼救并拨打120,再实施心肺复苏。他们还传授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告诉我们‘不怕年纪小,人人可急救’。”
该小学校长林慧玲表示:“特别感谢广东医科大学的老师同学们对学校的关心,往年为了丰富小朋友们的课余生活,我们煞费苦心,现在志愿者们来到这里,为小朋友们开展各种急救知识方面的宣传科普,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自护能力,我们很是感激。学校由上至下,从校长培训、教师培训到小学生们的夏令营支教,得益于广东医科大学2025年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湛江市和霞山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我们带来‘及时雨’般的帮助。”(文、图/周圆 审核/陈炳权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