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张淑红,广东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心理中心专职咨询师,她的新书《美在叙事——从心理咨询到生活日常》:二十年故事洄游,六千次故事抵达,终成一卷生命寻宝图过往二十年,她一直在聆听别人的故事,今天换我们来聆听她的故事......

美,在叙事中
二十年,有多长?二十年,足以让一颗种子,破土成林。二十年,也足以承载一场对生命之美的漫长追问,《美在叙事》,以书作答。
随着叙事的学习与实践,张淑红渐渐察觉——所有生命之美,似乎都有着某种共性。于是,从2019年起,她每天清晨四点半醒来,在冥想、阅读和运动之后,正式投入这本书的创作。
她说,这是她的“三胎宝宝”,二十年孕育,五年成型,一年多出生,如今终于面世了!出书是她自小的梦想,因缘际会下,终于如愿以偿。人生待办清单,又可以划掉一项。
如黄锦敦老师在推荐序所言——淑红在这本书完成的时刻,就已完成了她自己。是的,她不是用叙事在“写着”,她是用叙事在“活着”!

一部凝聚二十年实践的生命之作
这本书融合了她二十年来最重要的两件事——心理咨询与生活日常。
书中的文字跨越了漫长的岁月,写作素材大体来自于32本写满潦草字迹的笔记簿,垒起来超过60cm,最终凝结成书里100个大大小小的真实故事。
这些故事有她的、家人的、老师的、来访者的、陌生人的,或许,也有你的。每一个字句,都是生命路过生命时留下的真实印记。
当你翻开这本书,若在某个故事中瞥见自己的影子,在某个句子里寻到属于你的答案——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切都源自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生命现场。

倾注心血的力作,蕴含独特价值
全书三十三万字,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叙事治疗的理论,深入叙事哲学的底层逻辑,融合东方智慧,用接地气的语言解读叙事治疗的精髓,让心理学专业回归生活,为大多数人所应用。
下篇为叙事治疗的实践,呈现36个真实的生命现场——从人际学业到创伤疗愈,从自我成长到意义追寻,从最隐秘的咨询室到最日常的生活场景,让读者沉浸式体验叙事的魔力。

其独特价值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专业与温度并存。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却无学术的枷锁。如同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多年的朋友坐在身旁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他人故事中感受到“我的苦,并非我独有”,获得共鸣与力量。
叙事实践真正落地。将叙事治疗的理论技术与中国文化传统深度结合,让专业心理学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下篇中,每个故事后附有「带来风景的叙事实践」,让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
原创「叙事小镇」手绘地图。这是她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在父亲重症监护室外的长夜里完成的作品。“叙事小镇”地图的创作过程,恰恰体现了叙事精神的引导力量。它以直观的可视化工具,为读者探索内心世界提供清晰的脚手架,让抽象的心理概念变得可触可感。
极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叙事小镇”地图和寻宝图,呈现“四大理论入口+五重技术路径”的简易框架。上篇中,每个章节都配有“自我对话练习”,让读者轻松开启内在探索之旅。如书中(P183)展示了与大三学生莫程的对话,示范着如何从“独特结果”切入,逐步丰厚支线故事的过程。

一份准备了二十年的礼物
张淑红说,叙事治疗可以让许多人看得见希望,找得到出路。
于是,这些年来,她带着叙事的视野持续留下一些语词,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因为她相信,当我们叙说出来、书写下来,就会留下痕迹,就会有机会成为打动人的力量——这正是她创作本书的初心所在。
这本书也是她对每一位来访者和有缘人的答谢,正是他们在困境里呈现出坚韧不放弃的模样,让她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如同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所言:“咨询师常常是唯一见证伟大剧本与勇敢行动的人。”
现在,她希望把这些“伟大剧本与勇敢行动”分享给更多读者。
Buner曾说:“伟大的作家所献出的礼物,是让读者成为更好的作者。”那么,这本书献出的礼物,就是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国内第一本融合叙事实践与生活日常的书籍
心理同行们的点评:《美在叙事》是国内第一本把专业叙事实践放到生活日常中的书籍,咨询师的案头宝典,来访者的自助指南,生而为人的生命寻宝图……
广东医96岁戴教授:三次通读,彻夜难眠,老花镜加放大镜一起读,无比动容,热泪盈眶,这本书很大程度改变了我对漫长人生的看法。我可以说,别人用手写书,淑红用命写书……
心理师思老师:她的文字,很容易让人在闹哄哄中停下来。书中(P267)一个严冬黄昏,大雨滂沱,她骑着小电驴回家,与儿子玩起“小酒窝游戏”的片段,绝对不是刻意营造的特写,而是她的生活日常,也是她内在世界的外显——无论外部世界变幻如何,她始终致力于让真善美与爱,归来!实在难得!
艺术教研室陈教授:翻开书,淑红的文字便像婉延的小溪,引领着我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想停。这个张淑红,哪里是在写书,她是在用最温柔的狠招,让我在黑夜里遇见那个被忽略的自己,让我情不自禁的去亲自己的心……
大三郭同学:哇,实在是太震撼了,学到了很多,一直在感动,以至于我的笔记本写了满满18页纸来回应它,这本书真的很棒!天呐,我都激动的组织不好语言啦……

精神科研究生静同学:拿到这本书,是不敢在上面涂写的,即使是用铅笔也不舍得,唯恐一个小小的失误,打破了这本书建立起的一方小小的圣洁之地。仅仅翻开第二页,还没到正文,就已经被深深打动了……
辅导员何老师:翻开书页,便被你笔下叙事的力量深深打动。步入中年,有些迷茫,有些担忧,从这本书中找到了温暖与力量,感谢淑红用文字点亮叙事之美,受益匪浅……
老干部大学彭书记:在此之前,我或许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认为「叙事」是作家的事,「心理咨询」是解决「问题」时才需要的。但听过张老师的课和读了张老师写的书,如春风化雨,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云南博物馆bobo研究员:这本书让我手不释卷,无法专心工作。通过这几天手不释卷地连续阅读,我知道它能予人庇护,赠人清凉,更能唤醒人的内心力量……
线上第一批读者:这本书中有浓厚的在场感,营造了对话与陪伴的亲切氛围,无论从整个架构,到遣词造句,谢谢您,您的著作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去突破自己害怕的非议和阻力……
……

最好的老师:以真心换真心
她,这位拥有20年超过6000小时咨询经历的心理咨询师,始终守在校园一隅,安然践行着她的“挖矿”哲学。
二十年间,她亲历了一代代大学生心理现象的变迁,而“以真心换真心”则是她始终如一的信念。
曾有不止一位学生说,她是他们遇见过“最好的老师”:
那位曾跨坐阳台、意图轻生的杨同学,因她的支持与陪伴,最终考研上岸;
那位因病休学、几近放弃学业的武同学,在她的帮助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那位深陷抑郁的小黑同学,经过她半个学期的咨询陪伴,后来成为了一方名医;
那位听完她的生命教育课后,毅然投身临终关怀事业的余同学,每年都会为她寄来饱含心意的“满天下”水蜜桃……
时光流转,面孔更迭,不变的是她与学生之间“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默契!对她而言,当工作与爱好成为同一件事,当爱好与事业成为同一件事,当事业与使命成为同一件事,那么,这份工作早已超越了“岗位”的范畴,如同阳光、空气与水,成为生命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叙事,是她的一种信仰

许多人或许好奇,为何身处喧嚣的她,总能眼神清澈、步履从容地静守着心中那一块良善的净土,仿佛从未被世俗沾染似的?她的秘密,或许就藏在她看待世界与生命的独特视角里。
在她眼中,一花一树,一草一木,甚至一粒浮尘,都值得叙事。而这种从平凡生活中创造美的能力,也流淌进她的咨询与创作当中,汇聚成她即将与大家见面的新书《美在叙事——从心理咨询到生活日常》。
每天,清晨醒来,她就开始期待着这一天——将要做的事、将要见的人、将要走的路,又可以有机会与有缘人一起,走进一片森林,走进一个花园,走进一处处未知但又值得探索的风景。她开始留意呼吸,在吸气时跟自己说:“无论如何,我将带着微笑,经历这限量版的新一天”。

但,这个过程,也常伴有停滞,当来访者陷入沼泽里,她偶尔也会跟着陷下去;当对话没有进展时,她也会跟着放慢脚步。但她始终相信,不管生命多么困难,在对话里——有一些元素,有一份关系,有一份温度,已经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另一种影响人的力量。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叙事治疗成为了她的一种习惯,她的一种信仰。而这,也正是她创作《美在叙事》的心意——太多还没来得及与人们分享的关于生命,关于美,关于你,都写在这本书里了……





现在,张淑红老师邀请有缘的你打开这本书。它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活法,一套陪你走向“生命之巅”的实践指南。期待与你一起——美在叙事!用叙事帮助别人,用叙事活好这一生!
(出品/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图/黄晓桐 审核/雷鸣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