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我校教师在第四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作者: 时间:2024-07-05 点击:

2024年7月3日上午,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南方医科大学举行,我校蔡静怡教学团队(蔡静怡、谢朝阳、蒋丹、余路新)荣获新医科中级及以下组二等奖,杨劲松教学团队(杨劲松、陈英、张桥英、张天一)获新文科正高组三等奖,赵黛娜教学团队(赵黛娜、徐军发、林晓涛、阮杰)获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二等奖,首次实现新文科、产教融合赛道新突破。学校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组织奖。

本次大赛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和南方医科大学共同主办,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7大赛道,其中产教融合赛道首次亮相大赛平台。大赛自去年12月启动,来自全省70多所高校的教师(团队),经过校赛选拔、资格审查和网络评审,151位教师(团队)突出重围,进入省赛现场决赛。

去年12月学校接到比赛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务部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积极发动学院开展选拔赛,协同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帮扶团队提供培训及技术支持,遴选出9支教学(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决赛网络预赛。组建“教学创新大赛培训工作坊”,邀请校外名师、专家对校内有意向、有兴趣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各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给参赛团队指导材料撰写及培训,学院对参赛团队材料进行3-4轮的辅导、打磨,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全力支持配合赛前各项准备工作。各教学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全力以赴不断完善参赛材料,雕琢教学细节,创新教学设计。

本届大赛为全省高校教师打造一个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风采、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发展的平台,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文化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创”的作用。大赛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分享教学创新成果的平台,教师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创新实践,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教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助力学生的发展。相关部门、学院不断总结经验,协同提升为教师教学发展的服务质量,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文图/教务部 审核/周艳芳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

附获奖教学团队教学创新亮点:

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医科组二等奖蔡静怡教学团队教学创新亮点

蔡静怡教学团队的参赛课程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过往存在着学生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不足、教学与血液检验前沿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尝试,探索出“四维驱动阶梯式实战”教学模式。



“四维驱动”即创设“虚实耦合、教赛配合、产教融合、医工结合”四维立体的教学环境。通过虚实耦合,结合线上资源与线下授课,延伸学生学习时空,提升教学效果。教赛配合则通过系列学习活动与比赛,逐级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产教融合是依托产业学院,邀请行业专家授课,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发展,助力职业规划。医工结合为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临床思维与创新意识。该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掌握医学知识,锻炼临床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四维驱动”教学环境下,“阶梯式实战”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师团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临床能力,设计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实战任务。从预习筑基、理论强化,到模拟演练、实战应用,这种阶梯式的设计层层递进、逐级强化,学生在逐步升级的实战任务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具有卓越的细胞形态检验技能、综合检验分析能力和缜密的临床思维,在全国大学生形态学比赛、虚拟实验仿真技能大赛、临床案例分析等比赛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们在课程结束后都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临床检验任务,并有创新血液检验新技术的科学思维。

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二等奖赵黛娜教学团队教学创新亮点

赵黛娜教学团队的参赛课程是《体外诊断社会实践》,本课程作为体外诊断特色方向班的核心课程,过往存在着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重理论轻实践和评价方式不够多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教师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出“六共六融、校企协同”的实践育人模式。

六共同为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建产业学院、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一流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六融合为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学校平台与企业平台相融合、课堂理论与产业新进展相融合、上中游解决方案与下游临床问题相融合、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团队将体外诊断产业链贯穿课程始终,学生的培养也从大三的实践课延伸到了大四的毕业实习,达成了持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利用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等校内外实践平台,获得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深入企业、融入企业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既可以深入接触企业的真实案例,也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学科前沿。在企业实践期间,学生可以满足一些校内平台难以实现的教学安排,比如防护级别较高的分子诊断实验、大型仪器套组的使用。学生在企业也可以直观地看到仪器的每一个模块,可以分析仪器出现故障的原因并解决问题,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综合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新范式。

教学团队所在的医学技术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院校企合作,持续强化和推进多方协同共建精品课程、共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该团队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体外诊断社会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链发展、满足产业链需求的体外诊断人才。

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三等奖杨劲松教学团队教学创新亮点

杨劲松教学团队参赛的课程是《医学人文英语》,课程以其独特的“零度”课程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为医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医学人文英语》课程解决医学院校英语课程中存在的医学+英语有机统一“难”、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平衡“难”、信息技术有效合理应用“难”三个痛点问题,经过创新和积累,创造性的提出零度课程理念,在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实践中提升语言技能,形成“医学+人文+英语+现代教育技术”的医学人文英语零度课程模式。

零度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个开放、包容且富有弹性的教学环境。“零”不是没有,而是以空位的形式存在,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主讲者,成为课程主体(零主体);课程不设统一的课程目标,鼓励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设定的目标,并随着课程进展,每个人的目标不断更新迭代(零目标);课程不预设固定的学习起点,而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先前的知识经验定制学习路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学习的起点(零起点);课程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在线资源、多媒体材料、实际案例都可以成为课程内容并不断生成新形态(零教材);课程打破传统教室作为学习唯一场所的限制,打破时空,实现泛在学习大课堂,随时随地学习(零课室)。“需求驱动”、“任务驱动”、“成果驱动”、“评价驱动”四个驱动推动实现五个“零”。

课程内容的融合是该课程的一大特色,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将医学人文、语言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团队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利用智慧学习平台进行线上自主学习,而线下则通过互动交流和实践活动,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此外,课程建立了一个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评价和动态反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持续进步。

该课程教学成效显著,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达到了全省领先水平,且在省级以上各类奖项中屡获佳绩。团队主编的《医学人文英语》教材已出版至第三版,荣获“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并被南昌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26所高校采用。教师团队在全国或省市会议上进行了多次主旨报告或经验分享,课程改革成果吸引了省内外30余所高校前来交流,并在11所高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此外,课程及团队获得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省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

地址:广东湛江霞山文明东路2号/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园

电话:086-0759-2388505   邮编:524023/523808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27474号